• pc端幻灯1
  • pc首页幻灯3
  • pc首页幻灯2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0896-98589990
列表分类三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列表分类三

霍玮:摄影振兴需要广开“才路”

发布时间:2024-06-25 16:55:49
分享到:
新闻摄影 >> 摄影技巧 >> 霍玮:摄影振兴需要广开“才路”霍玮:摄影振兴需要广开“才路” 2012年09月作者:来源:互联网责任编辑:z_g_l简介: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大发现的时代。 这个时代,处于经济发展的巨变时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如今的中国,几乎年年都有新变化、新发现。所以说,摄影赶上了这个时代,是最幸福的时代。很多很多的 ...内容: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大发现的时代。

这个时代,处于经济发展的巨变时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如今的中国,几乎年年都有新变化、新发现。所以说,摄影赶上了这个时代,是最幸福的时代。很多很多的题材,等着我们摄影人去拍摄、整理、出书。

中国的摄影有几个节点特别让人羡慕,解放前的战争时期、解放后的“文革”时期、还有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以及现在的经济发展大变革时代。这个时代的遗存,后人很希望能读懂它,这就需要我们摄影人去研究历史,研究当今变迁的背景,记录它、传承它。如果摄影人能抓住这个节点,记录、整理、传承,就真的做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可惜,完整地去研究、记录、整理文化依存的专业人士太少了。

虽然我们的摄影大军千千万,然而真正比较认真、执着、钻研摄影的人才,可谓是凤毛麟角。

有两个原因使然:一个是摄影人的文化底蕴还很薄,懂得按快门乐趣的占大多数,而真正将摄影作为文化玩的少得可怜。这种现象与我们的摄影教育有关。看看我们的大学堂吧,很多的摄影老师,自己本身在摄影上就是门外汉,或者是二把刀,因为没有摄影实践的功底,于是,教授学生往往爱机械地套用一些过时的摄影理论,就像自己本身不会写剧本而教别人写剧本,定位就特别的高,弯子也总绕得比别人多。甚至于,教授的一套晦涩的理论,能把会写剧本的人吓退,如果不能下退,他的位置就会发生动摇,所以很多的摄影就走了偏锋。在社会上,我们的一些少数摄影理论批评家,老是爱套用一些国外生僻的语言来吓唬摄影人,这也是一些没有摄影实践的门外客,爱用正常人不可能读懂的晦涩和玄奥,论述着本来很简单的事情,连我这样能读懂一些摄影书的人,也不懂他们的文章了,所以这样的理论,怎么能够指引摄影的发展。

我们的摄影,不需要虚假的闹弄辞藻,需要的是言传身教。一个人如果在教书育人时永远都说别人听不懂的话,不能证明他水平高,只能说他对摄影不明白。

今天,中国的艺术领域,很重视摄影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如果要让摄影文化有所创新,是非常需要培养一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影像传播方面的人才。

要培养人才,我们两眼不能只盯着学校,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是个个都有水平。有的有学历,有能力;有的有学历,但实际能力非常一般,甚至很差。而在社会上,尤其是摄影,优秀的人才往往出自社会。我们应该创造一种机制、氛围,想出一些办法,让有天赋的摄影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从而把培养摄影人才的路开辟得更宽广。让更多的人觉得摄影这门学科太有意思、太有魅力了。

最近,中国出现一个可喜的现象。摄影的教书育人中找到了一个亮点,是师傅带徒弟的老套路老办法。比如说,著名的摄影教头宿志刚先生,受宁波的邀请,用10天的时间来传道授业,为10名摄影人手把手地传授摄影“真经”。10名摄影人,每人拿出一个文化专题,围绕宁波市拍摄,学员天天早出晚归,天天得到教授的指导。10天下来,学员们的摄影理念、摄影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个人拿出了一个精彩的摄影专题。别小看这短短的10天时间,学员们很快掌握了专题的拍摄方法。

以道御术开展文化创造,是重大的文化建设,必然是值得全民共享的社会文化。

摄影的“鲁迅”摄影的“沈从文”,摄影的“齐白石”摄影的“金庸”,摄影的“贾平凹”所创造出来的影像文化具有历史人文价值。而宿志刚先生,他走出了学院的金字塔,将自己的摄影“绝技”言传身教地传授给了当地的摄影人,使得他们的摄影功夫发生了质变,得到了摄影的真传,在实践中体悟到了摄影绝招,这样,真正的摄影圣贤就会出现。

许许多多的摄影高人,如果也能像宿志刚先生一样,走向基层,以工作坊的形式来对有灵性的摄影人传道授业,肯定中国的摄影先锋会层出不穷,他们也会不拘形式地行走在世界摄影浪潮的高峰上,挥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