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c端幻灯1
  • pc首页幻灯3
  • pc首页幻灯2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0896-98589990
列表分类三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列表分类三

曾璜:更兼容,更多样

发布时间:2024-07-01 14:54:04
分享到:
新闻摄影 >> 摄影技巧 >> 曾璜:更兼容,更多样曾璜:更兼容,更多样 2012年10月作者:来源:中国摄影报 责任编辑:开心简介: 首先我想对“徐肖冰杯”在摄影类别上的界定,提供一些思考。2003年,我在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上,给徐肖冰和侯波老人办了展览,很成功。2006年,他们的展览办到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刘树勇教授写的前言,曾 ...内容:

首先我想对“徐肖冰杯”在摄影类别上的界定,提供一些思考。2003年,我在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上,给徐肖冰和侯波老人办了展览,很成功。2006年,他们的展览办到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刘树勇教授写的前言,曾星明总编推广了市场,最后获了当年的“优秀摄影师”大奖。回来后,徐老把我找去,说要办他“艺术摄影”的展览。

在这代老前辈的观念里,一直没有将他们这些最伟大的作品与艺术等同起来,他们还是以为另外那些摄影,比如风花雪月的作品更“艺术”。我与他的家人沟通后,此事就搁置了。现在看,是做了好事,让徐老的艺术成就定位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代摄影家”。不过,老人家有很强的艺术情结,希望他所从事的摄影能作为艺术形态的摄影来呈现。我想,“徐肖冰杯”的主办方应该考虑到徐老的感觉和愿望。由此,一是要在观念上,将徐老的摄影放入艺术的范畴,而不仅仅是在记录、新闻、报道的范围谈论;二是要把“徐肖冰杯”奖项设置的种类再拓展一下,让更多的摄影形态,甚至包括艺术摄影的形态,都可以参与进来。这次我力推《他们的早餐》这组照片,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形式是否可以更多样,只要反映艺术家“使用摄影媒介关注当下,关注社会,表达其社会责任担当”的作品,无论采用什么手法拍摄,甚至不用相机拍摄,只用扫描仪的作品都可以参加。

第二点,我们是否有些狭义地理解“徐肖冰杯”的社会责任了?这次看到有几组不是那种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和拍摄,而是属于“一天工作量”的新闻报道作品获奖,有些感慨。我尊重评审的结果,但也有异议,提出来以供研讨。大展的奖项总数量不多,是不是能颁给那些花了时间和精力拍摄的好作品、大作品,颁给那些能代表中国摄影发展趋势的作品,颁给那些可能成为中国摄影发展史上节点的作品,让“徐肖冰杯”推动中国摄影史的构建,成为中国摄影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关于操作层面,是否可以增设一个对历史影像找寻的类别,如果增设这个类别,可以把大量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缺失的摄影家包容进来。举两个例子,2011年的华辰秋拍,有一组400多张解放战争的照片,鲍昆等人经查证和研究,应该是陈赓部队中的摄影家拍摄的。这组照片的现身将为红色摄影史补充很多鲜为人知的史料,涉及的摄影家就有十多位。还有今年大理国际影会上,有一位上世纪50年代在西藏拍照的解放军摄影家冀文正,他曾28次前往墨脱,留下当时仍然存在于当地的奴隶主生活的一批影像,拍得真不错。如果“徐肖冰杯”的奖项设置,可以将这些内容包容进来,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历史再重新找回来,那是一件非常了得的事。

奖项设置上,能不能增加摄影图书奖?摄影图书是一种特别的形态,我们最近陆续看到的一批摄影史上重要的画册——非常好的摄影图书,它们就是一件件摄影艺术品。还有参赛照片数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摄影奖项,20张是否太少了?一位优秀的摄影家,一位真正能够当得起“徐肖冰杯”荣誉的摄影家,应该能拿出30张、40张甚至更多的照片。实际上,在评选中,照片量越大,越容易分出伯仲。

第三个问题,产业链的连接。在“徐肖冰”的名字下,我们有好几个不同层面的活动,能否将参加工作坊的青年摄影师的优秀作品,将要设立的“徐肖冰摄影教育基金”获奖者的作品,“徐肖冰杯”的获奖作品,甚至将来可能设立的图书奖的参赛作品连接起来,使其成为徐肖冰侯波摄影艺术馆的收藏,形成一个产业链。

“徐肖冰杯”大展可以国际化,可以引入国际评委及国际参赛者,这个方向应该符合主办单位的战略设想。

我们谈的是摄影文化的构建。如果获奖者要进入收藏市场,我一定建议他们在作者和作品的介绍中写上获得“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的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