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c端幻灯1
  • pc首页幻灯3
  • pc首页幻灯2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0896-98589990
列表分类四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列表分类四

有关摄影评选的对话 柴选(人民摄影报)

发布时间:2024-06-30 19:30:03
分享到:
新闻摄影 >> 摄影技巧 >> 有关摄影评选的对话 柴选(人民摄影报)有关摄影评选的对话 柴选(人民摄影报) 2008年10月作者:曾璜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责任编辑:rolling简介: 新华社中国特稿社图片编辑曾璜以观察员的身份多次参加过本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等活动,他向记者谈论最多的就是评委的学品和人品,并多次强调评委的人品,主办者的人品主宰整个评选的过程和结果。记:在您 ...内容:

新华社中国特稿社图片编辑曾璜以观察员的身份多次参加过本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等活动,他向记者谈论最多的就是评委的学品和人品,并多次强调评委的人品,主办者的人品主宰整个评选的过程和结果。

记:在您的印象中,新时期以来,摄影界各类影展影赛评选发生了哪些变化?

曾:我想一是摄影的细分,二是评委的进步。以评委的进步来说,在评选中评委能根据影赛的性质调整评选标准,采用不同的评选标准。有一些学品人品皆好的评委还坦诚了自己能评什么,不能评什么。比如人民摄影报2001年度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贺延光评委就明确表示"不评杂志的图片编辑"。当然仍有许多评委在下意识地评他们没资格评的照片。

记:从机制上说,目前摄影评选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弥补?

曾:机制本身只是运作模式,也是次要的,是可以改变的。听说在最近的一个全国性的摄影大赛评选中,评委贺延光从落选照片中选出的一张照片,最后这张照片获得不错的奖项。我对此消息第一个反应就是问:贺延光认不认识那个作者?他们说作者是基层部队的一位同志,贺延光不认识,没一点个人因素掺杂其中。这样的举动,可能从评选机制上是不允许的,但我个人以为却应该提倡。反之前段时间举行的一次全国的评奖,竟把参评编辑所在媒体刊登不刊登赞助商提供的新闻稿作为评选一项标准。组织者特别将上届评选赞助单位的作品找出来给了一个名次,将下届评选的赞助方找出来给一个名次,这样的评选有再好的机制有什么用呢?。好的机制没有人品的保证也会走样,人品的问题是主要的。

记:摄影评选的学术成分有几何?如何提高其学术地位?

曾:从日本留学归来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殷强老师在一个研讨会上提出"评选过程就是一个统计学的实施过程",这个说法不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影赛评选全新的视角,也为影展的评选和结果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界定。对学术品位的提升,增加摄影作品评选学术性,我觉得有两个探索方向:

一是像中国青年报记者晋永权在不久前一个座谈会所提到的:设立主题影展和策展人制度。如一品国际摄影节和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都开始这样的尝试,这样的做法将影展影赛与中国摄影文化的构建建立起一个有机的联系,也为中国影展影赛拓展出一个全新的操作空间。我想具体的实施可以由大奖大赛的学术委员会根据中国摄影界的热点发展趋势设计主题,开放申请,策展人向组织者提出设想,从组织者获得的资金和其他方面支持,然后去征稿将其实施。策划机制的引入将弥补影赛影展自然来稿学术性的不足,而活动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也可以在这些策划中一览无余。

二是传统的影展影赛的创新。坦率地讲,目前中国一批最好的摄影师是不参加摄影比赛的。 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与予了影展影赛特殊意义,获奖可以提干,获奖可以分房,获奖可以评职称。这就造就了一个通过举办展览和比赛评奖去骗钱的市场,也给那些希望通过参赛获奖来获取其他利益的摄影师一个机会。中国绝大多数的影赛影展都是以商业为目而设置的,你不妨数数有那几个奖是以学术为目的的?

只有学术上追求而没有这些特殊需求的摄影师,会来参赛吗?提高评选的学术性,就得把这部分不再参赛的好摄影师好作品拢回来。因而,传统影赛要根据中国摄影文化构建发展的新趋势,创新增加评奖内容,如这一二年来出现?quot;杰出摄影记者"、"杰出图片专题"、"最佳使用照片的报刊"和"杰出图片编辑"等奖项,来吸引好的有学术品位的摄影师参赛。

记:摄影界的评委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曾:对于评委来说,第一是学品,第二是人品。人品问题上面已经说了许多了,有趣的是:个别人品有问题的评委还能一直当评委,成为评委中的"不老松"、"常青树",这确实是个问题。评委的学品好坏只要看看他发表的学术文章就一目了然了。评委有的是国际性的学品,有的是全国性的学品,有的是地方性的学品,还有的是某个专门领域的学品。目前,中国摄影界的评选还有两种有意思的现象:一是画意摄影的评委在评所有的摄影门类,二是新闻摄影的评委在评所有的摄影门类,这都不正常。新闻摄影的评委怎么能评画意摄影呢?画意摄影的评委又怎么能评艺术摄影呢?

记:您对摄影评选的组织工作如何看? 个别评选被一些所谓的"权威人士"把持着,其他评委在现场不敢说话,只是跟人家投子,看眼色行事。是什么原因?

曾:我没有举办过摄影活动,也谢绝当评委。在这个问题上我没有发言权。我开玩笑说,如果我当评委就是对中国摄影的不公平。不过将评选过程当作一个统计学的实施过程来说,一个评委如果在评选现场不敢发言,不表述自己的观点,不是学品有问题就是人品有问题。

记:您对参赛者有些什么样的建议?

曾:靠一张照片获奖而成功成名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靠一张照片获全国大奖后仍然默默无闻的大有人在,但靠一套从未获过奖的照片成名的摄影师有很多很多。我想明白人应该从这句话中悟到中国摄影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希望通过评选获得知名度的摄影从业人员,应该非常敏感地意识到:中国摄影界发生了和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只有跟上变化才能事半功倍。如果眼睛只盯着拿一两个奖项则会事倍功半,过去这三两年出道的知名摄影师大多不是凭获奖而显山露水的,他们的共性是能反映甚至引导这个时代的变化。

记:一开始你就提到了我们影展影赛的细分,有人认为,目前有些评选分类过细,可操作性不强,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曾:那些认为分类太细、无法操作的人之所以没法操作,是因为他们知识结构的原因。中国摄影已经发展了,已经发展到超出了这些人对摄影的理解,可能也超出了这些人对摄影的了解。主办者进步了,剩下的是参赛者的问题了。20年前,我们不允许宣传摄影的评判来主导中国所有的摄影门类,现在的中国摄影也不会容忍画意摄影的评判统治中国摄影的方方面面。以即将举办的第20 届"国展"为例,能把创意摄影、纪录摄影和商业摄影分开来评,就是一个进步。

实际上对摄影作品进行细分,是对目前我国摄影现状的回年应,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世界上有许多艺术大展是不分类,他们可以把油画、国画和装帧艺术作品放在一起评。这是因为,所有的评委包括参赛者对什么是艺术、对评选的标准有认识的趋同,而目前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层面,只能先细分。如果有一天我们对摄影艺术的理解趋同,评选不再分类,那就意味着中国的摄影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完)